家長沙龍—一家園共育的有效模式

本文Tag標簽:??

  隨著幼教改革的日益深入,幼兒教師和研究者越來越認識到家園溝通所創(chuàng)設的中間環(huán)境對幼兒的發(fā)展至關重要,各類幼兒園都非常重視家長教育和家園共育工作。研究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幼兒園經(jīng)常采用的家園溝通方式有:家園聯(lián)系欄(冊)、家長課堂、親子活動、網(wǎng)絡平臺、家長開放日等。這些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家園溝通,能很好地解決一些普遍性、普及性的問題。但是。家園共育工作遠遠沒有走向完善,許多家園共育方式重視家長的普遍性而忽視其個別差異性,重視靜態(tài)聯(lián)系而忽視動態(tài)的交流,重視幼兒園與家長的互動卻很少建構(gòu)家長之間的互動平臺。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很多有特殊需要的幼兒及其家長還是沒有適當?shù)钠脚_進行家園互動,而這些家庭恰恰是迫切需要教育幫助的群體。筆者在近幾年幼兒同伴關系的干預研究中所采用的家園溝通方式之一——家長沙龍,是一種能有效補充上述不足的家園溝通方式,在此提出來與大家共享,希望能成為家園互動的有益補充。

 

  一、家長沙龍的模式

 

  (一)家長、研究人員、幼兒教師研討式互動模式(以下簡稱家研園互動模式)

 

  筆者在對被忽視幼兒的干預研究中發(fā)現(xiàn),在日常交流中教師就可能已經(jīng)對幼兒存在的某些問題向家長提過一些建議,但是由于家長原有教育觀念的根深蒂固(主要表現(xiàn)在學歷層次比較高的家長)或家長沒有干預幼兒發(fā)展的有效策略與能力,使得此類家園溝通無效或效果不顯著,而家研園互動模式可彌補以上不足。該模式首先是研究者、幼兒教師與家長共同觀察與討論孩子的日常行為表現(xiàn),讓家長確認孩子存在的一些發(fā)展問題,然后讓家長陳述親子互動或教育孩子的案例,研究者解剖家長的教育案例,讓家長從要素上認識到自己在觀念或行為上存在的問題,從而轉(zhuǎn)變教養(yǎng)觀念,掌握科學、有效的做法。例如,一名退縮型幼兒的家長經(jīng)常用嚇唬的方式要求孩子與他人交往:“一定要向老師說再見,不然就不讓你回家?!薄澳阋欢ㄒ蛣e的小朋友商量,不然我就不要你了?!庇妹黠@不可能發(fā)生的后果嚇唬幼兒,結(jié)果輕易地被幼兒識破,達不到預期的教育效果。而在經(jīng)過研究者、家長和教師共同分析之后,建議和鼓勵家長使用正面的、非懲罰性的語言向孩子提出要求,很快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對照兩種不同的方式后,家長深有感觸:“真的,我一直認為把后果說得越嚴重就越能把他嚇住,沒有考慮到孩子一旦認識到結(jié)果不可能發(fā)生就會導致教育無效。”

 

  (二)家長與幼兒教師互動模式(以下簡稱家園互動模式)

 

  在教育幼兒的方法和行為上,幼兒教師可以稱得上是這方面的專家。通過教師與家長的個別互動,雙方平等地探討如何做更有效,此為家園互動模式。在與家長交流過程中,幼兒教師不能簡單地給家長指出不好的地方,而是要向家長說明怎樣做是合理的,怎樣做更能解決孩子的問題。溝通的關鍵是讓家長知道正確的做法是怎樣的,正確做法的要素是什么,并且能使這種交流與互動分階段地持續(xù)進行,直到家長掌握干預幼兒問題的方法。教師的講解和舉例要盡可能以幼兒現(xiàn)實生活為基點,特別是針對幼兒自身的實例進行分析,效果會更佳。家園互動模式是家園互動模式的進一步發(fā)展,因為研究者不可能持續(xù)在幼兒園“蹲點”,但家園互動模式為家園互動提供了一種行為范例。

 

  (三)家長之間互動模式

 

  這種模式就是要充分調(diào)動家長的教育資源,通過教子有方的家長與教育觀念或教育行為上有偏差的家長的互動來達到提高家長教育水平的目的。研究發(fā)現(xiàn),如果信息由一個相似的人來傳遞,也會成功,不一定依賴于具有專門知識的溝通者。如果說幼兒教師和研究者主要觸動的是家長的認知因寨的話,家長之間的互動則會因為彼此具有相似性而能夠激起情感上的認同。所以,要充分利用家長之間的相互作用來提高家園互動的成效。

 

  家長之間的互動模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以幼兒園為交流平臺的互動模式,即幼兒園為有交流需要的家長提供交流的時間、地點、場所。如一位家長認為孩子同伴關系好與不好主要取決于孩子膽量的大小,同時他認為膽大膽小是天生的,因而形成了“樹大自然直”的教育觀。教師多次溝通之后家長仍然“不作為”,在邀請班級中最受歡迎幼兒的母親講了自己膽小的女兒培養(yǎng)經(jīng)歷后,這位家長才感悟良多:“真的,你不說,我還真看不出你的孩子也非常膽小,你們的這種做法讓人佩服。我們過去真的沒有付出太多的耐心,太任其自然了,孩子害怕交朋友我們就沒有想辦法幫他克服。在孩子教育方面還真是要多看看,多學學。”

 

  另一種是園外的家長沙龍。在教子有方的家長講了自己的教育觀念、教育方法和教育行為之后,有些家長仍然覺得意猶未盡,想親自體驗一下高質(zhì)量的親子互動和優(yōu)質(zhì)的教育行為,對此,可以鼓勵家長自發(fā)組織民間家長沙龍。由某個家長帶頭發(fā)起,幾個家庭以集體春游、聚會、逛公園等形式現(xiàn)場體驗“好做法”,從而使需要幫助的家長的行為方式得以改變,同時增加幼兒之間交往的機會。在體驗了質(zhì)量較高的親子互動之后,一位家長這樣說:“你看人家的媽媽,總是鼓勵孩子,我有點理解了人家的小孩為什么能和小朋友玩得好了,以后真應該和他們多交流交流?!?/P>

 

  二、家長沙龍有效性分析

 

  這幾種模式是針對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家長的家園互動模式,要取得較好的效果還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基于平等的交流

 

  研究者、家長和幼兒教師的平等交流是該模式有效的關鍵要素。家長,特別是有特殊需要的幼兒家長,特別希望能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合作伙伴關系與親密感情。這種信任關系的建立主要取決于教師的態(tài)度與行為、教師對孩子的關愛、對家長的尊重和理解,教師需與家長平等協(xié)商而不是武斷評價。當家長感受到教師的確是為了孩子的發(fā)展盡心盡責時,自然會產(chǎn)生信任感;當家長感受到教師以平等友好的態(tài)度對待自己、理解和尊重自己時,就會消除心理上的距離,樂于與教師溝通并和教師相互配合教育孩子。教師與家長間架起平等交流的橋梁,才能為家園溝通與合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基于共同目標的行動

 

  目標明確而一致是這種互動模式不可或缺的要素。讓孩子養(yǎng)成什么樣的行為是教育的具體目標,這種目標要得到家長的認可和支持。要改善幼兒的某些方面,絕不僅僅是幼兒園里改變一些要素就能奏效的,長期的幼兒園教育如果沒有得到家長的認可,必定收效甚微。所以,要站在改善幼兒整個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高度致力于家園的溝通。在教育過程中,家長在觀念和方法上的改變是幼兒發(fā)展的重要基礎,一個合理的建議因得到了家長的認可和支持會取得豐碩的回報,而這種合作如果建立在一個共同目標的指引下,更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基于有針對性的需要

 

  家園溝通有面向全體家長的溝通方式,也有面向部分家長的溝通方式,還有針對個別家長的溝通方式。對于有特殊需要的家長來講,由于孩子的情況更為特殊,家長的情況各不相同,尤其要具有針對性,需要采用個別溝通的方式。個別化的溝通要著重針對每個幼兒需要解決的不同問題,針對每個家長教育上存在的不同問題進行。換句話說,就是要為家長和幼兒量身定做最適合家長需要的、適合其孩子實際情況的教育方案。這樣更能提高家長的認可度,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觀念,養(yǎng)成良好的教育行為,促進孩子身心獲得健康發(fā)展。

還有疑問嗎?請留下您的問題,15分鐘內(nèi)回答您!